一、党建引领指方向,理念先行树灯塔
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特色建院、人才兴院”的理念,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新医科背景下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本科生党支部获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2年通过创建验收,学院党委成功获批2023年“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院注重传承与创新,特色建院。学院起源于原基础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和生物工程教研室。2010年7月筹建,2012年5月正式成立,2018年12月部分教研室拆分出去成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院现有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博士学历占95.5%。学院下设五个学系、一个教学实验中心和一个科研实验中心。学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信息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健全思政育人机制,构建实践育人新体系
1. 思想铸魂,引领青年知行合一
学院围绕一流专业建设目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坚持用创新思想引领青年,用时代精神感召青年,通过“思想铸魂工程”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生命科学优秀人才。
2. 立德树人,践行“五育并举”
学院一贯坚持本科教学的主导地位,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全面落实一流专业建设。目前,全院专业教师100%参与本科课堂教学,并通过线上“打造青年专属网络文化阵地,讲好青年故事,发好青年声音”线下“坚持党团一体推进,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增强党团组织战斗力”教育充分融合,共同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既要“在学中做”,主动学习,又要“在做中学”,知行融合,实践育人,强化青年使命担当,将对青年责任的理解化为实践行动,化为立德树人成效,被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安徽新闻网诸多媒体报道,人才培养质量取得社会一致好评。
三、推进“四个回归”,促进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1. 对接生命健康发展需求,加强一流专业建设
学院专业设置与建设紧密结合国家生命健康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科学决策,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生物技术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生物科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成功获批生物信息学专业。
2. 注重课堂建设,打造精品课程
本科教学过程中,学院积极发挥主体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竞赛、教学沙龙、教学观摩、质量工程教改项目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广翻转课堂、PBL等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程建设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聘请校内外专家参与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毕业设计带教等过程,实现理论传授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3. 强化师资建设,构筑教育教学新优势
在学校“东南工程人才计划”助力下,学院2020-2023年引进海内外人才34名,有效充实了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学院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54人,多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人才称号,其中,获得安徽省皖江学者1名、安徽省杰青1名、安徽省优青1名、安徽省 “百人计划”1名、安徽省“青年百人计划”3名、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青3名。专任教授40%以上具有海外训练经历。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多元化,涵盖肿瘤、代谢、免疫、结构、生信、发育等多个学科,满足三个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4. 多措并举,坚持把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放在优先发展地位
①学院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参加各类教材编写,近三年来,主译国外优秀教材2部,参编其它教材2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②学院尤为注重本科教育的学科支撑,科研与教学互融互促,依托科研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科学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2020年高以来,本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其中区域重点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7项,青年基金19项;科技厅、教育厅项目等各类省级科研项目40项,科研经费和SCI论文发表逐年提升。学院教师指导本科生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③ 学院广泛开展“学习雷锋在行动”、“我的中国梦”人人演讲、“星火”创新创业培训等主题活动,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树立胸怀梦想、奉献祖国的良好品质。培育引导学生以专业技能为基础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服务社会;积极开展第二课题和各类活动,以丰富的文化生活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④ 学院坚持“院长午餐制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选择;倾听学生心声,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午餐座谈会”成为师生交流的“粘合剂”,并推动其常态化开展,促进学院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5. 突出创新,构建全程化实践教学育人新体系
依托安徽省生物学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以各类课外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实践基地,有效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Ø 野外实习实践:每年组织学生赴岳西县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实习。
Ø 实验课程设置:构建整合性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Ø 早期接触科研实践:组织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科研素养。
Ø 企业实习:每年组织学生赴合肥市多家生物技术高新企业参观实习。
毕业设计:紧跟前沿,选择合适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6. 优选优培,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针对生命科学高端人才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科研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导师制为载体,以科研项目为驱动,竞赛为催化剂,强化学业成长,打造优培育人工程。学院本科生“优才计划”落地发芽,立足早实验、早科研、早培养,积极推动科研创新能力培育。强化新生专业思想建设和学风建设引领,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思维。
四、构筑质量保障体系,护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学院积极构建以学校-学院-学系三级教学质量组织管理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的保障与可持续性改进。
Ø 学院不断强化制度建设,行稳致远。学院紧扣生命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要求,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备的教学制度体系,确保教学各环节高质量运行。
Ø 学院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定期进行检查性、评议性听课及教学环节质量评价及反馈。
Ø 学院坚持倾听学生声音,通过建立学生信息反馈员制度,及时处理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形成“教学信息持续反馈、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Ø 学院不断召开由校内外专家、用人单位及学生代表参加的教学座谈会及教学方案研讨会,及时梳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着力整改。
Ø 学院坚持执行毕业生跟踪评价制度,建立校友群,及时关注专业和学科社会声誉度和影响力,以社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持续追踪改进。
五、深耕细作促发展,人才培养显成效
1. 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学院依托优质专业和学科资源,扎实做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有效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断增强。近三年,获得各类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其中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12项,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1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5项等。
2. 毕业人才质量显著增强
学院坚持“一把手”工程,领导重视、全员动员,并结合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实行分类指导,将就业关口前置,加强全程教育,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离校,实行全过程管理,从专业思想到就业能力,实行全方位指导。2020-2023年,每年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113人、102人、107人、129人;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3.8%、97.05%、95.32%、96.12%;考研深造比例分别为:55.75%、44.11%、49.53%、45.75%,保持良好水平。
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体老师专心教育教学,竭诚致力于生命科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