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统筹教育教学各环节,充分调动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挖掘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突出专业特色,着力构建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一、学院简介
(一)学院历史沿革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的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安徽医学院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研究室,1984年创建卫生管理系,1985年在全国率先招收卫生管理本科生,1988年更名为卫生管理学院,由卫生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是我国第一所卫生管理学院,目前也是全国卫生管理教育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
(二)学科与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卫生管理系、医疗保险系、卫生信息管理系、健康数据科学系4个学科系;有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健康服务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5个本科专业,一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联合成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专业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疗保险(劳动与社会保障)、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安徽省一流专业。现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博士点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在2020年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评估结果,该院三个专业获得一个“A-”和两个“B+”;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学院医疗保险专业获A+等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获A等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获B+等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获B等级。
(三)专任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教师中博士学位4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8人。省学术带头人6人及后备人选2人;省级胡志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坛新秀6人。建立并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青年教师将自身发展融入学院发展,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卫生事业管理系教师团队获批学校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培育团队。
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国内外教学交流,先后选派20余人赴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爱丁堡纳皮尔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访学交流。交流学习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和效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2021年学院承办我校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合作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显著提升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该项目以“3+1”模式运行,不仅结合了两校的教育资源和优势,还特别强调了实用性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学院与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举办了“美丽的砂拉越”在线文化交流活动、与爱丁堡纳皮尔大学以及布里斯托大学开展的合作研究项目广泛吸引了学生参与,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和互动,增进了学生对国际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拓宽和提升了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胜任力。
二、坚持立德树人,协同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以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依托“一流课程”建设,完善现有课程教学大纲,实施“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体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达到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学院打造出以党员老师为核心成员的《社会医学》与《卫生政策学》两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两门课程成功通过省级一流课程评审,推送申报国家一流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4次,《健康管理学》获批立项校级思政示范课程。积极落实学校相关精神,推进精品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近三年,建设《社会医学》线上课程、《卫生政策学》线上课程、《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并在安徽省智慧教育平台上运行,《社会医学》与《卫生政策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获得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推荐;开展《医药高等数学》和《卫生管理运筹学》省级质量精品课程建设,9门课采用在线考试,完成和在建试题库28门。依托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网络教学开放共享平台,推动课程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模式转变。
2.以赛促教,提高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近三年来,学院多名教师参加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举办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征集比赛,王丽老师获得本科院校组一等奖,3名老师获得优秀奖。以各类教学比赛为契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落地生根。卫管系王筱婷获得我校第六届全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园选拔赛文科组一等奖;王筱婷、王丽分别获第五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张现格荣获“乐凡杯”第八届“全国高校医疗保险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张悠然老师获第三届安徽医科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优秀奖;周睿老师获卫生管理学院“课程创新创业”教学竞赛一等奖;宋国强老师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孙江洁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参与度。坚持发挥公共管理的专业优势,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中心,以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学生科研素养的提升。一是以举办高水平公共管理学术会议为契机,持续加强师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举办“如何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二是构建“导学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促使导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育人责任,建立师生共同成长的机制。定期举办“博士沙龙”、“公共管理名家谈”等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导学共进学术氛围。三是打造“琦元”研究生创新公共管理分论坛的品牌,以名师大家的示范效应和朋辈教育的榜样力量,持续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近三年,研究生发表高质量论文数量持续提升,2023年研究生以第一(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数量达到24篇,再创新高。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1.社会实践成果丰硕
学院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理论学习紧密结合,把学生打造为主动了解、深入观察、服务社会的先锋队、引擎器和生力军,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奋勇担当,淬炼成长。学院每年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实现社会实践全员覆盖。相关实践活动荣获“人民网”、“新华网”等多个国家级媒体采用报道。连续三年荣获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其中获得团中央重点立项的“防治结核疾病 弥合数字鸿沟”团队因在三下乡过程中的优异表现而受到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的积极关注支持,参与开展“百千万活动”志愿服务项目,成立院级宣讲团向更多人传递预防结核病的重要知识。实践团“医学生返乡创业”等团队也将调研报告积极申报挑战杯项目,将所思所感所想进一步转化为实践成果,为调研成果赋予更多竞赛和科研意义。
2.创新创业全面发展
学院引导青年学子科创报国,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创实践和各类竞赛:近三年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0余项,汪心润带领项目团队荣获安徽省“互联网+”大赛高教主赛道初创组金奖并成功入围全国赛;创新创业项目立项4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健康管理情景模拟大赛、公共管理决策对抗赛、数学建模竞赛、数据统计与分析竞赛等各类竞赛中,总共获国家级奖项36项,省级奖项19项。目前,由该院学生参与创立的公司达10余家。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持续推动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学生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学习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的热情。以“我的中国梦——争做新时代好青年”人人演讲比赛为例,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在公众场合的表达能力,还引导他们在思考中深化对祖国和人民的理解。为营造书香校园,开展了“春意盎然,书香正浓”读书主题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阅读。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还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学素养。多形式、多方面的主题活动为学生们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整体发展。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学院以“两微一网一空间”为主要载体平台,开发创作优质微视频、网文等新媒体作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在全校率先开通官方抖音平台,用短视频讲述大思政,项目建设期间,新增粉丝800余人,发布原创视频243条,浏览量近150万。持续优化官方公众号内容供给,发布原创网络文章218篇,新增粉丝近700人。积极打造网络育人品牌项目,成立“视听青语”网络文化工作室,在学校组织的考评中结项优秀。着力提升原创网络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2022年校网络文化节中,学院获得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8项,获评优秀组织奖。持续巩固学院网站建设,完善思政专题和党建等板块内容,不断提高网站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大力推进心理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深入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学院成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建立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支撑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学院持续关注学生心理情况,以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心理访谈、线上教育、525心理健康月和“新生心理健康月”为主要抓手,在春、秋季开学返校、毕业季、考试季等时期,开展四级心理健康周活动,充分发挥学院心理辅导站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辅导员和班级安全教育委员三方合力,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干预工作。学院动态开展“六困生”筛查和心理困难学生建档,精准有效开展帮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心理活动学生参与率近100%。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学院坚持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健全管理育人体系,从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学院管理岗位考核评价内容,引导各级领导和各行政职能部门教师用良好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人才、联系重点学生、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出台《卫生管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培养管理工作细则》、《卫生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并逐步在学院各专业推行实施。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坚持把师生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紧紧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系统梳理各二级机构育人职责与目标,提高学院教职工服务育人意识和能力。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系列活动,制定学院“我为师生办实事”工作任务清单,明确细化每项工作任务牵头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学院官方网站开设书记信箱、院长信箱,及时收集听取全院教职工及学生意见。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坚持“以人为本,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构建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并重的一体两翼资助服务体系,将“扶困”“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同时注重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培育学生责任意识、进取意识、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取得了良好的资助育人实效。推进校企合作,拓宽育人渠道,充分发掘优秀校友资源,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并设立“曼迪新”等专项助学金,帮助经济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加强家校联动,促进协同育人,邀请优秀在校生担任资助宣传大使,持续开展经济困难学生寝室和家庭走访慰问活动,深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及家庭经济情况,向学生本人及家长详细解读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并发放慰问金和慰问物资;关注重点群体,实现精准资助,打造一支以年级辅导员为主导,专业课教师、本科生导师、班主任、学生党员、团学骨干、寝室长为支撑的帮扶工作队伍,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并制定激励机制,实现对学院“六困生”帮扶指导全覆盖。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紧密结合,发挥党组织的育人保障作用。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学院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院、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及时优化组织体系设置,严格落实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工作制度,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工作,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突出价值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党建提质增效,“样板”党支部、“领航计划”培育库建设扎实推进,2022年教工二支部(现卫生信息系教师党支部)获批年度特色党建项目,现已顺利结项。2023年,医疗保险系教师党支部及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获评三星级党支部,卫生管理系教师党支部获批年度特色党建项目,医疗保险系教师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